国内资讯
知识产权证券化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4-03-14 12:44 浏览次数:710 来 源:知识产权报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快速发展,“让纸变成钱”的案例不断涌现。如今,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口转移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海南,成为海口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招牌动作”。政策与市场携手推进,海南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即将掀起新的波澜。
政策推动——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
什么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本质上来说,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而相比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它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资产为无形的知识产权。简单来说,就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发行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进行融资。
日前,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海口市入选2018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向每个试点城市提供2亿元资金支持,重点用于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聚焦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业态。
与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其他7个入选的试点城市相比,海口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并不突出。用海口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立武的话说,“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然而独特的政策优势,赋予了海口和整个海南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创新探索,以及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实现新突破的可能。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要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试点。”今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
日前在海口举办的海南省知识产权五指山论坛上,7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联名发布“海南共识”,进一步明确路径: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为创新驱动引擎,打造资本与技术的高效融合通道,为资本“脱虚入实”,直接进入创新领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导流渠。“我们的设想是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为核心,带动整个海南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带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发展。”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东海告诉记者,这也是推动海南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持续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业务稳步发展,这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当前,知识产权制度的红利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这也是我国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表示。
市场探索——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生态圈
知识产权证券化,代表着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实物资本转向知识资本。在金融证券领域,这样的创新探索不乏先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就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种低成本和低风险的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证券化迅速覆盖了电影、音乐、专利、商标等领域。
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2003 年初,服饰品牌Guess以14件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为基础发行了7500万美元的债券,为期8年,由JP摩根证券包销。2005年,哥伦比亚大学与美国知名生物制药公司Pharma合作,将该公司研发的13种药品专利作为资产池,在资本市场共筹集资金2.27亿美元。
作为知识产权运营“皇冠上的明珠”,知识产权证券化成为创新主体将无形资产变为看得见的市场收益的绝佳手段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在1997年到2010年间,美国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融资的成交金额就高达420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2%。
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海南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海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国章成坦言,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新兴事物,我国虽然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条件,但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海南尤其缺乏。”
“其他自贸区是从上半场开始的,海南直接进入下半场。”海口市副市长鞠磊表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就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破题手段之一。海南需要利用中央赋予的独特政策优势,打造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吸引全国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光靠海南自身肯定行不通。”
“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不同于一次性出让,而是将其所有权拆分为均等份额供投资者认购。”广东省战略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唐善新表示,海南作为试验田,必须把证券化模式设计好,有新突破,为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新时代“样本”,引领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
在北京华智大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亚看来,国内知识产权运营仍停留在传统的展示推介、评估咨询等方面,创新主体很难通过目前的模式将创新成果完整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而知识产权证券化要做的,是盘活99.9%的“沉淀价值”,形成“真正的万亿级市场”。
“建好高速路,车才能跑起来。”朱东海说,中央赋予海南新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前面,大胆试大胆闯,站在更高的起点推进海南知识产权运营领域的创新探索。